絕緣油介電強度測試儀測試過程分析及質量控制標準
一、測試過程分析
1. 測試前預處理
試樣需在密閉容器中靜置24±0.5小時以消除氣泡,環境溫度控制在(25±5)℃范圍內。采用真空濾油裝置進行脫氣處理,殘余氣體含量應<0.1%。預處理過程需符合IEC 60156標準規定的油樣準備要求。
2. 測試過程控制
(1)電極系統采用VDE標準球型電極,直徑12.5-13mm,間距2.5±0.05mm。升壓速率按ASTM D877標準設定為3kV/s±5%,全自動升壓系統需定期校驗線性度偏差<1%。
(2)擊穿判定標準:當電流值突變超過設定閾值(通常為5mA)時,系統應在10ms內切斷電源。兩次擊穿間隔時間應≥5min,確保油樣恢復介電性能。
(3)測試循環次數按GB/T 507要求執行5次有效擊穿,剔除首擊穿值后取后4次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。異常值判定采用格拉布斯準則(Grubbs' test)進行統計處理。
二、質量控制標準體系
1. 設備校準體系
(1)電壓測量系統需每6個月進行工頻耐壓校驗,采用標準分壓器(精度等級0.5級)比對,誤差應≤±1.5%。
(2)電極系統平面度要求:粗糙度Ra≤0.4μm,平行度偏差<0.02mm,每月使用激光干涉儀進行形位公差檢測。
2. 環境控制標準
實驗室相對濕度須保持<70%,溫度波動±1℃/h。測試杯清洗后需用石油醚沖洗三次,120℃烘干2小時,殘留電導率<3μS/m。
3. 測試結果判據
(1)新油標準:≥60kV/2.5mm(IEC 60296)
(2)運行油標準:≥40kV/2.5mm(DL/T 429.9)
(3)重復性要求:同一操作者兩次測試結果差值≤10%
(4)再現性要求:不同實驗室比對結果差值≤15%
三、關鍵質量控制點
1. 油樣處理:脫氣效率驗證采用真空度-時間曲線監控,殘余水分≤30ppm(卡爾費休法測定)
2. 電極維護:累計測試50次后需進行表面拋光處理,接觸電阻≤50mΩ
3. 數據有效性驗證:每批次測試應包含標準油樣比對試驗,偏差值控制在±5%以內
本測試過程嚴格遵循IEC 60156、ASTM D877及GB/T 507標準體系,通過建立全過程質量控制鏈確保介電強度測試數據的準確性。實驗室應定期參加CNAS組織的比對試驗,維持測試系統的不確定度<2.5%(k=2)。
電話
微信掃一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