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北京中航時代儀器設備有限公司網站!
咨詢電話:13699145010
一、操作中的關鍵技巧
1. 電極系統的精細化處理
清潔規范:使用無水乙醇或丙酮擦拭電極表面(頑固污漬需超聲波清洗),避免油脂、灰塵等雜質影響電場分布。清潔后需晾干并涂覆薄層防氧化硅脂,防止電極氧化。
間距校準:通過標準電容器(如NIST溯源的100pF電容)校準電極間距,確保空電極電容值接近理論值(空氣ε≈1),介質損耗因數(tanδ)趨近于0。
壓力控制:固體樣品需施加0.5N/mm2接觸壓力(參考設備手冊),確保電極與樣品緊密貼合,減少空氣間隙引入的誤差。
2. 樣品預處理的標準化流程
固體樣品: 切割為直徑50-100mm、厚度0.1-3mm的均勻薄片,邊緣打磨光滑以消除邊緣效應。 用砂紙打磨表面后,再用乙醇擦拭去除碎屑,避免表面粗糙度影響測試結果。
液體樣品: 過濾去除懸浮物,超聲脫氣30分鐘(-0.1MPa)以消除氣泡干擾。 注入電極腔體時沿內壁緩慢傾倒,防止液面波動產生空氣夾層。
粉末樣品:在20MPa壓力下壓制成圓片,測試3片取平均值以減少壓制密度差異的影響。
3. 環境參數的嚴格控制
溫濕度管理: 實驗室環境需穩定在23±2℃、濕度≤65%,避免濕度波動導致材料表面凝結水分影響介電性能。 高頻測試時,建議將儀器移入恒溫恒濕箱(25℃±1℃,50%RH±5%),靜置2小時后再測試。
電磁屏蔽: 使用雙層屏蔽電纜(內屏蔽層接地,外屏蔽層浮地),縮短電極引線至30cm以內,減少外界電磁干擾。 必要時將儀器置于金屬屏蔽箱內(屏蔽效能≥60dB),或遠離電機、變壓器等干擾源至少2米。
4. 參數設置的針對性優化
頻率選擇: 工頻設備固定50Hz,高頻設備根據材料特性選擇(如高頻材料選1MHz,低頻選50Hz)。 測試含偶極子極化的材料(如聚合物)時,需覆蓋其極化響應頻段,避免因頻率失配導致介電常數測量偏差。
電壓設置: 從低電壓(如500V)逐步升至目標值,不超過樣品擊穿電壓的50%,防止材料擊穿。 高壓測試時,人員需遠離設備1米以上,并配備二氧化碳滅火器以防電弧風險。
5. 數據采集的科學方法
多次測量:同一樣品至少測試3次,剔除離散值后取平均值,重復性誤差應<2%。 動態監控:實時觀察tanδ和ε的變化曲線,若數值突變(如tanδ突增),立即暫停測試并檢查樣品是否擊穿或接觸不良。
環境記錄:同步記錄測試時間、溫濕度、設備編號及測試參數,便于結果溯源和誤差分析。
二、購買指南
1. 核心參數的匹配性驗證
頻率范圍: 避免選擇固定頻率設備,優先考慮寬頻型號(如20Hz-1MHz),以適應不同材料的極化特性。 高頻應用(如5G基板測試)需確認頻率覆蓋至100MHz以上,且具備自動頻率鎖定功能。
溫度控制: 若需研究材料的溫度依賴性,選擇溫控范圍-70℃~300℃、精度±0.5℃的設備,如ZJD-87型。 注意溫控腔的均勻性,避免局部溫度偏差導致測試結果不一致。
測量精度: 介電常數誤差應≤±0.5%,介質損耗分辨率需達1×10??以上(如ZJD-C型)。 警惕商家虛標參數,要求提供第三方校準報告(如CNAS認證)以驗證精度。
2. 電極系統的兼容性評估
電極類型: 固體材料建議選擇三電極系統(含保護電極),可有效消除邊緣效應。 液體測試需配備密封電極腔體,防止液體泄漏腐蝕設備。
尺寸適配: 確保電極尺寸與樣品規格匹配(如固體圓片直徑15-50mm),避免因樣品超出電極覆蓋范圍導致電場畸變。 粉末測試需確認設備是否標配壓片機及配套模具,避免額外采購成本。
3. 功能模塊的實用性考量
自動化程度: 優先選擇支持自動補償(如分布電容扣除)、自動掃描(頻率/溫度)的型號,減少人工操作誤差。 應用可考慮集成動態拉伸測試功能的設備,同步監測材料形變與介電性能的關聯特性。
數據管理:要求軟件支持本地硬盤+異地移動存儲的雙備份機制,防止數據丟失。 驗證軟件是否兼容Excel、Origin等常用分析工具,便于數據二次處理。
電話
微信掃一掃